朝鲜民族在遥远恩恩原始时代,起源于以平壤为中心的大同江流域。
在平壤附近祥原郡黑隅里有一座属于一百万年前旧石器时代前期的遗址。这里有猿人宰杀动物后留下的兽骨化石和石器。
当时猿人组成社会组织—原始群,过集体生活。
朝鲜发现了生活在旧石器时代中期的古人—“力浦人”、“德川人”和“花台人”的骨化石。最近在花台郡石城里发现的“花台人”是生活在30万年前的古人。
从旧石器时代后期的新人“胜利山人”、“晚达人”、“黄州人”等的骨化石中,明显地看出从猿人经过古人阶段发展到现代朝鲜人的人类学上的继承关系,并科学地证明,以平壤为中心的大同江流域是人类发祥地之一。
新石器时代的朝鲜古类型人,生活在窝棚里,定居,种庄稼,饲养家畜。
朝鲜民族的祖先早在公元前4000年期后期已进入了青铜器时代,到了公元前30世纪初,创造了像“大同江问价”这种发达的古代文明。
从母系氏族制度过渡到父系氏族制度以后,出现了国家,使长期存在的原始社会崩溃。
黑隅里遗址
1966年发现的平壤市祥原郡的黑隅里遗址,是朝鲜迄今发现最早的旧石器时代遗址。
黑隅里遗址,位于距祥原邑三公里多的石灰岩质山岗的南坡上,是个纵深约三十米的洞穴遗址,有二点五米厚的遗物层。遗物层中发现不少动物化石和极粗糙的打制石器。黑隅里遗址出土的动物化石中,大小兽骨计二十余种。其中有只有用放大镜才能看出细部形态的鼠类小兽骨,又有大象或犀牛(大型双角犀)之类异常庞大的兽骨。
朝鲜考古学界认为,黑隅里遗址出土的哺乳动物化石,一半以上是很早以前就被淘汰了的灭绝种:其中湿地鼠、祥原马等多是生长在地质时代第三纪末的古种,到第四纪中更新世以后就很难找到;大型双角犀是第四纪中更新世纪中期生存的典型动物。这说明,黑隅里遗址出土的哺乳动物相,完全不同于现代的哺乳动物。它可能属于地质时代第四纪中更新世中期(或第四纪早更新世末期到中更新世初),相当于六十万到四十万年前。
黑隅里遗址出土的化石动物相,使我们知道距今六十万至四十万年前祥原地区的自然环境与现在大不相同。这里出土的哺乳动物化石中,水牛、猿猴、象、大型双角犀之类是生长在热带的典型动物;水牛、海狸、湿地野鼠之类是生活在江畔或沼边的动物;野猪、狼之类是生活在林木茂盛地区的动物。由此可以推测,当时朝鲜西部的气候比现在热得多,这里有广阔的湿地,草木繁茂,各种果树和动物甚多。这种自然环境给留在黑隅里遗址的原始人类带来较为有利的生活条件。
黑隅里遗址出土的石器,是人类文化初期常见的极为粗糙的东西,是用最原始的方法——“砸击法”和“打击法”制作的。
这些石器是把石头砸碎和锤击一两次制成的。所以,该遗址出土的石器,在器形上找不到固定的统一性,很难同自然破碎者相区别。人们只根据石器的形状分别称之为“手斧状石器”、“梯形石器”、“尖状石器”和“半月形石器”等。这此石器极为原始和粗糙,但它毕竟是劳动的产物,是人类有目的打制出来的劳动工具。当时,人们就是利用这种极为原始的工具(包括木棒)摘野果、挖草根或捕获各种小动物。这样的劳动,一开始就使他们与动物区别开来。因为“没有一只猿手曾经制造过一把哪怕是最粗笨的石刀”。
黑隅里遗址出土的石器,从加工方法和形状来看,即便在旧石器时代前期无疑也是属于早期的。因此说,留下这种遗址的居民是猿人阶段的人。他们是刚刚摆脱猿猴状态的最初人类。
|